站内公告:
联系我们CONTACT
乐器产业的“第二增长曲线”,正在展会中浮现
作者丨朱力克
随着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持续渗透,全球乐器行业正在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浪潮。2025年的乐器市场,正在从“传统制造”向“智能体验”加速跃迁。
如何在这场变革中准确把握风向,成为所有乐器制造商、经销商、教育者和音乐人共同关注的课题。
作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乐器行业展会之一,最近刚刚官宣的2025年新一届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(Music China),也把展示全球前沿与未来科技场景放在重要位置,首次设立“音乐科技及音视频主题展”,聚焦音乐科技及音视频技术的前沿领域。
23岁的上海国际乐器展,早已从单一交易展蜕变为产业生态平台。它不仅记录着智能化发展的脚步,更参与着产业结构的重组与价值链的再定义。当技术成为乐器的新灵魂,当用户不再只为演奏而买琴,而是为学习、连接、表达而选择产品,一个更广阔、更融合的乐器新时代,正由此开启。
在消费体验重构与技术进化并行的当下,乐器行业正迈入“第二增长曲线”。从卖硬件到卖服务、从工具产品到内容平台,这一曲线的形成,需要科技、制造、教育、文化等多个行业协同参与。展会,恰恰是这些要素汇聚的物理载体与思想平台。
2025年乐器市场的技术转向
弈赫市场咨询研究显示,2025年全球乐器市场规模约64.9亿美元,其中市场正在向智能和集成人工智能的乐器转变。现代乐器使用AI来分析演奏技巧、实时调整声音和创作音乐,这一趋势在上海乐器展上得到充分展现。
过去人们购买乐器是为了演奏功能,如今越来越多消费者、特别是年轻用户和教育市场,更关注乐器能否实现陪练功能、音准识别、互动教学、数据分析等附加智能价值。
在这样的需求牵引下,越来越多的传统乐器制造企业开始布局“软硬件一体化”的产品线。这不再只是单纯的“乐器+APP”,而是深入到硬件架构和算法优化层面,实现人机协作的新体验。
这场变革不仅重构了乐器的使用方式,更在根本上改写了乐器制造商与用户的关系——从一次性买卖变为长期服务,围绕使用数据和用户习惯,形成闭环生态。这种转变,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持续增长的可能性,也为各类展会平台提供了全新的内容策划方向。
上海国际乐器展早就敏感地捕捉到乐器行业的科技化趋势。2017年开始,展会首次设置“音乐科技专区”,引入AI陪练、VR演奏、沉浸式体验等跨界内容,为智能乐器的发展提供了实验土壤。
2018年,展会推出全球业界”新品首发“活动,聚焦于产品的创新型、实用性和时代感,入选的首发新品不仅将获得权威专家点评,更将凭借上海乐展的国际化平台资源,获得全面的宣传推广。
2025年的上海国际乐器展延续科技驱动、创新引领的理念。首次设立“音乐科技及音视频主题展”,全方位展示音乐科技、音视频技术及舞台演艺领域的最新成果。“新品首发”也将继续为观众展示当今最前沿的乐器产品,激发乐器生态圈新势能。
21年间,展会见证行业变革
在2025年,乐器产业最显著的关键词是“智能化”和“人工智能集成”。这一趋势既源于消费升级,也受益于技术革新。
回望自2002年创办以来的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,这不仅是一场行业交易展,更是一面映照产业趋势、验证技术变革的镜子。尤其在过去五年,展会的角色已逐渐从“陈列产品”转向“孵化趋势”。
在早期,展会更侧重于展示国内乐器制造能力,如民族乐器、传统钢琴、提琴等。进入2010年后,伴随音乐教育市场扩张及消费多样化,电子类乐器成为新焦点。
2017年设置“音乐科技专区”的同时,上海国际乐器展还推出了“Music Lab音乐科技实验室”,其涵盖音乐制作与创编、音乐科技、沉浸式交互体验等相关内容。2024年,展会对“Music Lab音乐科技实验室”进行全面升级,设立“音乐X未来馆”展区。通过聚焦创新科技和生活跨界,进一步扩大音乐消费人群,探索音乐消费的新场景。
从2021年开始,上海国际乐器展逐渐强化“内容+场景”结合的策展思路。通过音乐教育论坛、产品体验区、AI演奏互动秀场等板块,不仅增强了观众参与感,也使展会从纯交易平台升级为“行业创新实验室”。这一定位转变,不仅提升了国际品牌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,也鼓励更多初创科技企业借展会平台“首发新品、收集反馈、对接资本”。
2024年,展会以近15万平米规模,汇聚1840家企业,囊括了从乐器制造、教育、销售到科技赋能的全产业链,吸引了来自海内外106个国家和地区的11903万名观众,成为乐器行业焦点。
进入2025年,展会规模预计近15万平米,将吸引近15万观众参与,参展企业近2000家。随着人工智能与音乐硬件的深度融合成为主线话题,不仅有更多智能硬件亮相,连AI作曲、虚拟演奏人机交互等新形态内容也进入了展示范围,展会边界正在从“乐器”扩展到“音乐+科技+文化”的生态平台。
从展览平台走向产业生态协同
在智能化浪潮推动下,乐器行业的发展逻辑正从“工厂思维”走向“平台思维”——即不仅要制造产品,还要搭建生态,创造持续的用户链接与内容更新。
上海国际乐器展作为产业链中重要的中介力量,未来将承担更多“整合者”与“推动者”的角色。
一方面,它是各类玩家对接资源的起点。平台既服务于传统乐器品牌,也对接音乐教育机构、数字技术企业、内容创作者和资本市场,形成跨界合作的桥梁。
譬如,展会成为国际商贸平台与消费引擎。打造乐器行业论坛,深入透视行业发展脉搏与趋势;开设经销商培训课程,深耕行业新趋势与市场新热点;开设钢琴高级调律师培训讲座,帮助业内人士攻克技术难点。
另一方面,展会成为文化传播和全龄段音乐教育生态的构建者。在开设名家讲坛、民乐非遗年、音乐教育活动的同时,现场更有银发乐未来、音乐疗愈、青少年音乐展演、现场演奏会等多元的音乐跨界生活方式可以参与。上一届的“银发乐未来”板块,就有特别展示区、公益讲座论坛、演出舞台等活动区,为中老年朋友打造专属体验。
民乐非遗年、名家讲坛、银发乐未来、音乐教育活动现场
如今,上海国际乐器展的影响力远超单纯的商业展示,它正在推动整个音乐产业链的重构与生态升级。2024年展会以“Music π”为营销理念,运用多元化营销手段,为乐器及音乐跨界行业企业搭建数据驱动的营销闭环。
2025年,上海国际乐器展还计划加大对初创企业和AI音乐科技项目的孵化支持。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国际品牌与中国本土品牌的深度融合,展会的“主角”也在悄然变化。展会平台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双重属性,使其成为“全球资源在中国落地”的关键节点。
作为全球乐器行业的创新首发地,上海国际乐器展这一平台正成为推动行业融合交流、产品技术迭代革新的核心引擎。
乐器产业的“第二增长曲线”,正在展会中浮现
ink